李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杨柳青小说ylqbook.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十章身长刺毛的鹦鹉嘴龙
鹦鹉嘴龙的头部
头部较短,并且非常高。颧骨高而发达,并且向外延伸。眼睛上方具有突起的眼睑骨,至于有什么作用,目前还不清楚。喙状嘴主要由角质覆盖,形成锐利的切割表面,可以将植物的枝条和果实切碎。颌部的牙齿不太多,上下颌各有7颗至9颗牙齿,齿根比较长,齿缘也比较光滑,牙齿呈针叶状。鼻孔比较小,前额骨位于鼻骨的下方。颈部比较粗短,肌肉厚实,能自由活动。
鹦鹉嘴龙的身躯
鹦鹉嘴龙是小型两足行走恐龙,身长1米至2米,体重20千克。鹦鹉嘴龙的前肢比较细长,并且长有4指,每个指上都有锐利的爪子,中间的指最长,拇指最短。后肢长而粗,指端也长有锐利的爪子。
鹦鹉嘴龙的股骨比胫骨略短,后足的第四趾已经退化。
鹦鹉嘴龙的生活环境
鹦鹉嘴龙生存于白垩纪早期,约1.3亿年至1.1亿年前,主要分布在我国、蒙古等地区。
它们大部分时间生活在陆地上,以低洼的湖沼和河流岸边为主要生活区,因为这里的植物生长茂盛,能够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
鹦鹉嘴龙以生长旺盛的植物为食,它们利用坚硬的角质喙把娇嫩植物割切断,再用单列牙前后咀嚼而吞食。由于牙齿不发达,很有可能吞下后用胃石来协助磨碎食物。这些胃石储藏于砂囊中,如同现代鸟类。
鹦鹉嘴龙的生长
最小的鹦鹉嘴龙化石是只蒙古鹦鹉嘴龙的孵出幼体,只有11厘米到13厘米长,头颅骨长2.8厘米。另一个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孵出幼体,头颅骨长度为4.6厘米。
在我国辽宁省义县发现的未成年体化石年龄接近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标本年龄。成年的蒙古鹦鹉嘴龙身长接近2米。
一个对于蒙古鹦鹉嘴龙的组织检验,已确定这些动物的成长速度。在这研究中,最小的标本被测量有3岁大,体重小于1千克;而其中最大的标本有9岁大,重达20千克。这显示相当快的成长速度,比大部分爬行动物与后兽亚纲哺乳类还快,但比现代鸟类与胎盘哺乳动物为慢。
鹦鹉嘴龙归类
鹦鹉嘴龙最早的化石出自中国和蒙古,和生活在同时期的鹦鹉龙、原角龙、三角龙一样,都有一张类似鹦鹉的嘴,现在认为鹦鹉龙可能是大部分的龙类的祖先。鹦鹉嘴龙靠后肢行走,曾一度被归入禽龙科。现在则被认为是一种原始角龙科恐龙,它不像真正的角龙一样长有角和饰裙,但头骨顶部却长着一道骨脊,使颌肌附着于头骨上,两颊也生有角状突出物。鹦鹉嘴龙站立时及肩的高度约1米,寿命约10年至15年。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